11年前……<br>儿子牵着父亲的手在街上逛。<br>街边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儿子不停地向父亲要这要那,而父亲却一件也没为儿子买。尽管家境不算贫困。<br>父亲感到累了,拉着儿子的手时松时紧,最后索性放开。他觉得自己是在受罪——他还有很多的事要做:工作、评职称,提干,升二级工资……<br>他忏悔了。他感到自己正在把时间花在没有价值的地方,正在变成一个被保尔·柯察金所蔑视的无为者。<br>当儿子在新华书店前停下来,扒着玻璃瞧里头的书时,父亲的忍耐也到了极限。<br>“爸爸,我想要这本《十万个为什么》。”儿子央求说。<br>“不买!”父亲终于爆发了,“买那没用的东西干什么?你看得懂吗?——走!给老子滚回去做计算题去!”<br>在父亲的咆哮声中,儿子走了。他是含着泪走的,是带着遗憾走的,是被他的父亲无情地拎走的。而在家等待他的则是一堆与他年龄并不相称的“加减乘除混合计算题”……<br>那一年,他五岁。<br>在此后的日子里,儿子总时不时地向父亲提起那本《十万个为什么》,希望父亲买给他。而官运正红的父亲不是推说忙,就是借口没零钱,或者干脆冲着儿子咆哮:“读你正经书去!”儿子并不绝望,仍旧是讨。为此,他没少挨过父亲的耳光。<br>一年了,儿子就这样讨着。<br>两年了,儿子仍旧这样讨着。<br>……<br>终于,儿子不再讨了,他开始变得与父亲行如陌路起来。<br>两年后,儿子考入重点初中。<br>三年后,儿子又被重点高中录取。<br>这时的父亲早已功成名就,身居要职。他已不再年轻,不再精力充沛。他老了,累了,对功名利禄看得也淡了,他开始需要亲情。但儿子并不买父亲的帐,他总是不自觉却很自然地避着他的父亲。<br>沉浸再儿子所带来的喜悦和忧伤中的父亲终于开始反省自己过去对儿子的冷漠,怎奈他与儿子之间的回忆早在11年前就断了,唯一让他记忆犹新的,就只有那本《十万个为什么》。<br>——对!就是那本《十万个为什么》!<br>父亲拖着他发福的身躯,几近小跑地来到了新华书店,在11年前儿子落泪的地方,买下了那本改版多次的《十万个为什么》。<br>回家的路上,他觉得天地宽了,人年轻了,步子也矫健了。他仿佛看到了希望,仿佛看到儿子正激动地向他扑来,兴奋地从他手上抢走那本梦寐以求的书,专心致志地读起来……<br>终于,他推开儿子的房门,颤抖地将书递到儿子面前:<br>“看!儿子!”父亲发觉自己的声音从未这样亲切过,“这是你一直想要的《十万个为什么》!”<br>儿子漠然地瞥了父亲一眼,捡起那本崭新的《十万个为什么》,顺手丢入身旁放满初中课本的旧书箱里。<br>“爸爸,我现在不需要这‘没用的东西’了。”儿子冷冷地说。<br>九月里,儿子卖掉了那只旧书箱。<br>碇炎月<br>时:01.7.20夜 11:30—次日1时半<br>后记<br>这篇本是我16岁那年的某次考场作文。由于初写时,我泪如雨下,情感不能自已,字数偏少。今日重写,不想竟再次殒泪,情感亦不能把持,待到全文完结时,已是次日凌晨。<br>我的父亲是一名金融机构领导。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他是一位好公民;但从家庭的角度来看,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他压根就不知道儿子需要的是什么。<br>男人热忠自己的事业是本无可非议的,做儿子的也没有理由去因11年没有父爱,而非议一个“共和国的好公民”。而让我永远无法理解的则是:为什么人总是不好好珍惜自己曾经拥有过的东西,都是要等到失去了、再也追不回来的时候,才后悔莫及。<br>也许哪天我也会站在父亲这个位置面对相同的问题。在此,笔者虽然不能立刻给出一份确切的答案,但唯一能肯定的就是——我不会再踏上那条曾被父亲走过的路。<br>书已被卖掉,想追也追不回来了。卖掉这本凝聚着迟到了11年的父爱的书,并不是出与我一时的冲动,而是为让笔者的父亲,更多的也是为让笔者记住这份刻骨铭心的伤痛。正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眸,我却用他寻找光明”,我给了自己一份难以忘却的痛苦,只为日后对比真正的幸福……<br>我想,那本书不仅仅是被我丢在旧书箱里,而是被我丢在每个不称职的父亲的心上……<br>It’s the end,轉がる車輪に引かれた花束を乘せて!<br>(好了,载走被车轮碾过的花束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