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
“2007年,全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前不久举行的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对2007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在去年年底中国毕业生网(http://www.bysh.cn ;)发布的2006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我们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而根据张小建副部长的判断我们只能用就业的冬天来描述2007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接下来,我们对2006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总结。第一部分:2006年大学生就业状况总结
2006年7月16日,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公布,该调查涉及的样本包括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
[签约] 调查结果显示,截至5月底,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而北京高校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比例达到了60.37%。
[专业] 调查结果显示,农学、管理学和工学的就业率排在前三位,分别为78.38%,58.02%和55.44%。而一直很热门的法学和医学专业,就业率只有37.85%和31.01%,属于后三位之列。
[薪酬] 调查结果显示,在薪酬预期上,有六成以上(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2000元,甚至还有1.58%的学生愿意“零工资”就业。而在调查中,77.3%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其中,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改观。
[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讳言人际关系网络对于用人环境的影响,但此次调查显示,人际关系网络仍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
[企业] 报告中显示,有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值过高的情形,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问题] 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普遍认为,缺乏工作经验成为就业最大的门槛。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制约了大学生就业。
[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64.09%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要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调整个人心态,而27.14%的大学生则以降低择业标准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即使在经历了求职过程中的一些挫折后,也有高达76%的学生认为“找工作的过程是一次必要的人生历练,可以丰富人生经验并使自己更成熟”。
[其它]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七成企业不看重外语能力。在受访的44家企业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企业看重外语能力,而要求最多的是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都在60%左右。企业对毕业生自我表达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要求,也都在50%左右。
第二部分: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
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二、知识沉旧,转化率低
被调查的 60%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已逐步替代了劳动生产率,生产知识的经济与用知识生产的经济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知识就是力量”已被转化了的知识才是力量所替代,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缩短, 5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30年,9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10年,2003年统计,大学生所学知识能用3年。我国入世后,这种趋势愈加明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反映,在校学习多数精力都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上大学学什么,读大学读什么,多数大学生都没思考过这个较为深层的问题。
三、准备不足,生涯模糊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我们在调查后的比较分析中发现,美国的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在读大学时也在研究市场,把知识放在实践中学习感悟(如斯坦福大学),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
四、依赖性强,创造力弱
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期间即缺少社会、校方的指导服务,更缺乏对就业、择业的自身研讨,在走向社会前,大学生应象报考大学时应对高考准备一样拿出更多精力和时间,形成研讨习惯,分析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研究信息的分类及适用性,把握自身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变化及企业产品的情况,知己知彼在充分调研分析后选择地域、行业、企业来就业。
五、理念滞后,能力危机
树立正确就业理念是大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到哪就业,干什么工作都应辩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待。小企业有重要岗位,偏远地区有最适合发展机遇,最艰苦的地方,最能磨练人的意志,祖国需要的地方也是青年人成长最快的地方。
能力是人就业、从业的核心支点。当今社会已开始从身份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职业再生能力一直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和从业的职业生涯始终。提高就业率要从提高就业能力入手。我们在日常人才市场运行中发现,就业率高的专业毕业生和易于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指数都很强,这些大学生平时很注重自己适应性的培养;按就业岗位说明书指标进行修炼;不断增强自己与目标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善于挖掘自己从事岗位工作的潜力,这些都属就业指数,把握这些并不断提升,就业就变成了快乐事情。
第三部分:2007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
据劳动保障部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岗位总量的22%。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而2006年这些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与2005年实际接收安排的毕业生人数相比,降幅达到22%。“三个22%”,一个“19.9%”不但充分显示出2006年高校毕业生十分严峻的就业寒流,而这股寒流,还将持续影响2007届毕业生的就业,并可能再度“降温”。
一、2007年热门行业、大学生薪水走势、整体就业率预测
1、2007年四大热门行业
中华英才网HR专家就2007年热点行业趋势作出预测,指出通信、汽车、快速消费品及石油能源等四大行业人才需求大,且有较明显的人才缺口。
通信业需求旺盛,营销人员比重继续上升。今后几年,通信业人才需求将主要分布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新增电信企业和政府部门,市场营销服务人才比重将超过技术人才。人才构成进一步变化为:经营管理类、通信技术类和市场营销类人才需求比例为2∶3∶5。这个比例中经营管理与市场营销人员比重较之前有所上升,预示着更多非通信专业人才将涌入通信行业。目前通信业进入行业的调整期,业内人才存在严重的高不成低不就现象。相当一部分人由于不具备更高的战略眼光,很难担当更高的职位;而对于目前从事的工作已无新鲜感,一大批中级人才遭遇“天花板”。这为有冲劲、积极主动的新人提供了很多机会。
2、2007年大学生薪水走势
据某招聘网站2006年企业薪酬调查结果,全国应届生从业第一年的税前收入由2005年的34635元(中位数,下同)下降为2006年的33322元,总体降幅为3.8%。 在一片“降”声中,也有个别行业逆势而动,薪酬不降反升,这就是今年就业热点的IT业。调查数据显示,在IT业中,应届生从业第一年的税前收入由2005年的38099元升到2006年的41239元,增幅8.2%。
2007年应届毕业生到底希望每个月能拿多少钱?这里以中等城市杭州为例,每日商报对50名毕业生做了一个随机调查,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五成希望起薪在1000元—1500元之间。计算机以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对起薪要求相对较高。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已有不少学生提出,起薪多少要依据城市的生活成本而定。
调查发现杭州大学生中起薪要求在1000元以下的占2%,要求在1000-1500元的占50%,起薪要求在1500-2000元的占26%,起薪要求在2000元以上的占到了22%。参与调查的人群中,对起薪要求较高的多来自通信、计算机、电子类专业,部分学生提出了3000元左右的起薪。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HR人士称,具体的薪资数要依企业效益、毕业院校有所调整。一些效益好的企业会开出两三千的起薪,但如果企业效益不好,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拿千元左右的起薪也很正常。有能力的IT从业人员薪水也会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值而增长。工作四五年后,在杭工作的IT人员薪水一般能达到5000-6000元,好点的企业可达到7000-8000元,外语水平高的月薪甚至上万。
3、2007年应届大学生整体就业率预测
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11月16日召开的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表示,今年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了75万人,总量达到413万。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今年高校毕业生约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
对于2007年全国就业率的预计,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专家康小明的回答也并不乐观:“排除统计误差,到2007年7月能达到60%已经很不错了。”这一数字与2005年的72.6%相比,也出现了较大的落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对2005年毕业生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211”工程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而一般专科院校只有59%。康小明表示,目前我国巨大的就业压力可能在3-5年后得到缓解。 辛苦丢丢姐~
俺们感谢。。。 感谢丢姐姐
努力努力 汗死。。。。 好残忍啊……哎,还是拿了证书才有说话的权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