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子 发表于 2007-4-29 20:24:49

读书与阅世



    读书有如阅世。因为好书大抵都是杰出心灵阅尽尘世沧桑的体验和记录,其中种种兴会际遇、人情冷暖,无一不是作者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写照。久久的浸淫于古往今来千变万化的人生情境中,透视那一个个崇高或者渺小,诚实或者奸诈的心灵,自然就悟得了人生的微妙曲折,验证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如此看来,多读书者阅世越深。
   
    同样,阅世也如读书。看看我们周围,可是说每一个精细敏感的心灵都在阅读和写作人生的大书,他们以自己的奋斗和追求、失败与调整敷演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一连串的相识、相知、相争中拓展出主题、结构和氛围,此时若能有阅世如读书的胸襟与眼光,将周围的人看成是书中人,将遭遇的事当作书中事,自然便会有一种跳出去的洒脱与轻松。阅世如读书者,人生岂不乐矣!
   
    读书与阅世如此贯通,那麽,在读书中阅世,在阅世中读书,不断循环往复互为比照,也许便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也许能达到那些不读书的人所难以企及的俯瞰人生的境界。



有人说,读书宜专;也有人说,读书宜杂。到底是专好还是杂好,这个问题其实并不能泛泛而论,必须联系各人读书的动机和目的来作具体分析。
   
大凡为了写专论做学问而读书,当然以专为好。学问一途,贵在专精深,不专便无以精,不精便断难深透。古人学人的韦编三绝、皓首穷经,可以说是专的典范。若以社会人生的眼光观之,这种对学问的专注似乎过于迂执而缺少机变,但就人类薪为相传的文化积累而言却是功勋卓著。很难设想,离开了一代代学人读书的专精深透,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水准会有持续不断的提高!
   
在现代社会里,读书人渐渐多了起来,更多的读书人并非是为了研究某一门学问而读书。开拓视野、增广见闻、陶冶心灵、丰富生活----读书的目的变得非常广泛,不再仅仅局限在书本身,更多的成了生活的必备,成了阅世的基础。这样的读书当然以杂一点为好,唯有杂方能验证生活的丰富、多样、博大,唯有杂方能培养我们面对对社会的宽容、机敏和超越。
   
人类在其发展的漫漫长途上,需要精神营养源源不断的补充,因而须臾不可离开读书;读书的专和杂,对于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各有其作用。必须注意的是,现今我们的 读书其实更多的是为了阅世之需,生活既然那样复杂多变,我们的读书自然需要多一点杂一点。不过,对杂的需要并非是对专的排斥。



读书是享受,阅世是磨炼。
   
我们是习惯于沉迷在享受之中的。古往今来,读书作为一种高雅的享受被人们赞叹不已,所谓箪食瓢饮,所谓陋室生春,所谓红袖添香,读书仕进的至高无上地位的确定,引发了多少读书人的自以为是和沾沾自喜,太多的轶事珍闻的迁延流播,给枯燥的读书生活带来了无穷列尽的趣味和诗意。久而久之,热爱读书、尊崇读书、倡导读书,成了我们一代一代继承发扬的文化传统。
   
然而我们往往忽略阅世。与对读书的推崇备至相比,我们的传统对于实践的意义和作用似乎不怎么喜欢寻根究底,人生阅历不重要,身体力行不重要,经世致用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读书、读书、再读书。书斋一旦成了人生的全部内容,许多读书人精神上都患了发育不良症,迂腐偏执的多了,坐而论道的多了,清谈误国的多了,死读书、读死书的书蛀虫、书呆子一代一代衍生不绝,儒林世相总是让我们感到失望和难堪。

比之于读书,阅世其实更为艰难也为重要。读书固然可以拓宽阅世的眼光,可以增加阅世的体验,可以为阅世打下基础,但阅世毕竟是属于个人的独立行为,生活中各种磨难要自己去经受,心灵的各种痛苦自己要去承担,改造社会的实践要靠自己身体力行。阅世是一场孤独的人生长旅,一方面要通过读书不断地补充精神营养,另一方面要靠自己的顽强不断地开拓未来的道路。唯有在艰难的阅世之中,我们每一个的人生才能变得丰厚起来,人类也才能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恶魔 发表于 2007-4-29 20:26:14

读书是享受,阅世是磨炼

思博网络 发表于 2007-4-29 23:10:34

久久的浸淫于古往今来千变万化的人生情境中,透视那一个个崇高或者渺小,诚实或者奸诈的心灵,自然就悟得了人生的微妙曲折,验证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如此看来,多读书者阅世越深。


呵呵 !“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书与阅世